闻:碱面呛鼻子,盐,面粉等到则不会
手摸:用手捻一下,食盐是晶体,再小都有颗粒的感觉;而碱面没有颗粒感,如果手潮湿的话,还会有光滑的感觉。
试验:滴上一滴醋,出气泡,是碱面,不出气泡是食盐等。
尝:舌头苦和发烧就是碱面,盐是碱的,面粉无味
其实用到上面三种闻,手摸,试验就能得出结果了,尝,碱面味道
饸烙面机器分为自动和手动,自动的适用于饭店,手动的就适合家里了,除了制作饸络面,还可以做拉面、土豆粉,移动方便,易于清理,工作效率高,但是面条的粗细很固定,只是把面团放进机器口就可以工作了。
压面机也分自动和手动,需要和面之后把面压薄,然后在切,面条形状更扁一些,但是可以制作多种粗细的面条,像细面,宽面,龙须面都可以,不是很好清理,因为容易在切口处留下面渣,机器容易磨损。
如果你确定要做饸络面或者米粉,土豆粉的生意可以选择饸烙面机,如果不确定可以选择压面机,制作的面条种类更多一些。
1、看包装:要看包装上有没有这2个字——“食用”,只有这样的才能放心使用,选购时一定要带这2个字,没有的不要买!
2、闻味道:碱面是白色粉末,看起来很像面粉,不过闻碱面的味道,气味是很强的,碱味很大。
3、看颜色:要选购质纯色白的粉末状纯碱,含碳酸钠要在96%以上,不能用吸潮后变色发黄的“老碱”。
据传,在济南第十四中学,从教27年的化学老师邓佳上课,有时候像是“听相声”,同学们经常会心大笑,根本就不存在像传统的课堂纪律要求。请问“动感教学”为什么会这样?
“动感教学”是什么?要回答这个问题,应该问下首创者——济南第十四中学的化学老师邓佳。这位从教27年的老师不喜欢以“成绩优劣”判定学习好坏,而是更愿意看见她的学生能不能“动”起来,跟随她的节奏一起追求知识的“动感”。
一、“动感教学”给孩子解绑
化学是中考的龙头,不过孩子、老师、家长基本都是分数唯上,而且因为是等级评价,缺乏更有力的关注度,加之临近毕业,课程紧张,因此容易出现僵化。很多人应该记得 中学时那些年上过的化学课,实验就是老师做学生看;分组实验就是走走看;考试就是考啥就练啥。
“动感教学”首先是创意情境,一般是从热点新闻开始,邓佳讲《化学真奇妙》时正值里约奥运,跳水比赛池一夜蓝变绿,网友猜测是尿太多了。真实原因是消毒时先后使用双氧水、氯,由此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绿藻繁殖。邓佳说:“两者反应生成盐酸,这也是运动员眼睛不适的原因。”
还有创意内容,邓佳首创了 “***元素周期表”、“舌尖上的化学”等。过去常说,教材是学生的世界,在邓佳的课堂上,世界是学生的教材。此外还有创意实验,“雪碧探究”、 “燃烧的肥皂泡”、“变质与检验”等,这都是邓佳的教学绝招。
二、教学互动,喜感和高能
邓佳在《质量守恒定律》一课中,设计了多个A、B组对照实验,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。老师心里“有数”,手里“有货”,还需要确切和幽默的表达。
邓佳用“狗撒尿”、“天下雨”来帮助学生理解水的天然净化,用学生回家路上并未“分裂”和“膨胀”来理解分子运动,用男生和女生“吃包子”来理解溶液饱和与浓稀的不确定关系等。
学生这样评价邓佳:“每次都感觉在听相声,好笑又好记”、“过去以为化学枯燥无趣,邓老师完全颠覆了我对化学的认识,化学符号都在你手下有了生命”。
三、化学的课堂在室外
邓佳的“动感教学”还包含课外延伸,就是“学不一定在课堂上”,很多学生回家后,用碱面、食醋、蜡烛、可口可乐等自由探索化学实验,把过程记录下来,融会贯通。
其实看光名字就知道,邓佳的学生有多么“调皮”了:瓶子吞蛋、喷泉实验、气球变变变、仿制灭火器……花样繁多。最不爱写作业的同学,深夜还在做化学实验;一名性格腼腆的女生,用大葱通过反应显色写下自己名字,并送给了邓佳。
邓佳的“动感教学”不同于传统的课堂,她也从来不刻意强调课堂纪律,而是更希望引发学生们的兴趣,她说:“任何诺贝尔奖的产生都是从兴趣开始的!在化学启蒙阶段,能让学生喜欢化学,这说是我最大的欣慰。”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96167400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zyhgfj.com/post/585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