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出来的吐司面包很散,应该是在打面的过程中没有把面打到位,一定要把面打到有手套膜的程度,然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醒发操作,如果醒发没有问题的话就是揉面打面没有打发到位。
再就是发酵的问题,发酵一定要在发酵,发酵到位,发酵到位做出来的吐司他就不会散。可以在这两个方面找找原因
做好的吐司面包一切就散了,可能是在制作时选用的材料不对。在制作吐司面包的时候,选用的面粉一定要是高筋的面粉,这样的面粉发酵能力好。其次,购买酵母时要选择合适的类型,也要注意查看酵母的活性,以及是否过期,防止发酵失败。
1、面粉不对
做好的吐司一切就散了,可能是因为选的面粉不对。做吐司面包的时候选用的面粉最好是高筋的面粉,因为筋度越好的面粉,面团发酵能力越好,这样做出来的面包粘合性越高,切开的时候就不容易散。
2、酵母不对
酵母分为耐高糖和低糖的两种,所以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确认好酵母的种类,甜面包用耐高糖,咸面包用低糖。使用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酵母有没有过期,需要检测一下酵母的活性,看是否还能使用。
3、发酵失败
吐司面包很容易失败的原因就是发酵失败,再将面团和酵母混合后,不可以直接的将盐与酵母直接接触混合,会导致酵母失去活性,应该在最后加入。其次,原料温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,会使酵母的活性受到影响。
自己做面包第二次发酵塌下去是因为面团发酵过度了。建议: 1、在初次发酵的时候,以面团涨大2倍左右,手指按压下去反弹缓慢,但不会引起周边塌陷为宜。 2、在整形后的第二次发酵过程中,以面包胚涨大2倍为宜,并注意发酵时间和环境温度,按照选择的面包方子进行。 3、一般温度高了就容易导致发酵过度,成品就会容易塌下去,而且口感发酸。 4、另外,如果整形手法不当,面包胚揉得不均匀,也会引起面包成品的部分塌陷或者变形。
吐司面包向下凹陷可能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:
烘烤前醒发过大:吐司在烘烤前的醒发阶段,如果醒发过大,面包内部会积累过多的空气。在脱模后,由于温度骤降,会造成热胀冷缩的现象,导致面包体向下凹陷。
配方比例问题:高筋粉和低筋粉的比例不当,可能会导致面团无法有效支撑内部组织,从而在烘烤后产生凹陷。
成型问题:面团在成型时,如果过于紧凑或松弛,都可能导致面包烘烤后形状不佳,包括向下凹陷的情况。
面团筋度问题:面团的筋度对面包成型和烘烤后的形态有重要影响。筋度过低,面筋在醒发时容易断裂;筋度过高,面团过于粘软,醒发时充气效果不均匀,都可能导致热胀冷缩现象严重,使面包体凹陷。
发酵过度:吐司在发酵过程中,如果时间过长,面筋可能会断裂。经过烘烤后,原本支撑吐司的骨架——面筋失去支撑能力,导致面包塌陷。
烘烤不足:如果吐司没有烤熟,中心部位可能会粘牙,同时面包体也可能出现缩腰或塌陷的现象。
为了避免吐司面包向下凹陷,可以在制作过程中注意控制醒发时间、调整配方比例、优化成型技巧,以及确保面团筋度适中。此外,烘烤时要确保火候和时间合适,避免发酵过度或烘烤不足的情况。
面包做好后会塌陷的原因:
1、做面包时的用料,如果添加的水、奶、蛋、油等过多,会导致和出来的面太稀,造成面包塌陷。
2、面包醒发过度,造成面包气孔过大,容易使面包塌陷。
3、面包和面时揉面不足或揉面过度。揉面不足会使面包形状不饱满,缺乏弹性,揉面过度,容易使面筋断裂。都是造成面包塌陷的原因。
4、烘烤时间短,没有完全成熟,应当适当降低温度,如是400g以上的面包宜用下火180~200度,上火160度左右,时间在25分钟左右。
扩展资料:
土司制作方法
主料:高筋面粉270克、细砂糖40克、蛋液32克、牛奶140克、黄油27克
辅料:盐3克、酵母3克
1、把除黄油外的所有食材放进搅拌缸内混合。
2、揉到表面光滑,然后加入黄油高档混合搅打。
3、打至完全扩展阶段,可以取一小块面团撑开,能形成很薄的手套膜,证明面已经打好了(做吐司的话最好要达到这样的状态)。
4、然后放容器里发酵至两倍大,用手指沾点干面粉,在面团中间捅个洞,周围不反弹、不回缩是就发酵好了。
5、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放在揉面垫上,用手排气,分割成3份,滚圆后松弛15分钟左右。
6、取其中一个面团,用手轻轻按压排气,再用擀面杖擀开,使其成为一个椭圆形。
7、翻面,两边面团向中间折。
8、再将面团擀长,尽量宽度均匀。
9、由上往下卷起,收口处用擀面杖擀的薄一点,收口朝下,记住不要卷太紧。
11、放进烤箱进行第二次发酵,底部放一碗热水。
12、大约发至模具的八九分满盖上盖子,开始预热烤箱,上下180度烘烤45分钟。
13、出炉轻震模具,倒扣在网架上晾凉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96167400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zyhgfj.com/post/6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