碱馒头可以分为两种,一种是外面有碱,一种是里面有碱;放碱的方式也有所不同
如果使用外碱,可以把碱放在开水里,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;然后再加入面粉和其他材料搅拌
如果使用内碱,则需要把碱和面粉混合均匀,再加入其他材料搅拌
馒头发面时需要注意温水不可过高或过低,否则会影响面粉的发酵性能
发好的面加入碱水后,揉面要均匀
蒸馒头时,普通蒸锅可以使用缎布或者绿豆皮在锅夹层上方垫一层,这样蒸出的馒头会饱满而且无黄斑
准备好面粉1千克,碱面25克左右(可以根据人数来决定)。将面粉倒入盆中,然后倒入适量的清水,一边倒水一边搅拌,不停的揉面,直到面团的表面变得很光滑为止。整个过程需要控制好面粉和水的分量,面团不能过硬或者过软,这都直接影响最后的口感。
放碱馒头的方法有两种。
放碱馒头是为了让馒头更加松软,口感更好。
方法一是将面粉和碱混合均匀,然后放在密闭容器中,静置 24 小时;方法二是先将碱溶解在水中,然后和面时加入碱水,揉匀后让面团发酵。
在放碱馒头的时候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首先,用量不要过多,一般来说是每斤面粉用碱 2~3 克;其次,一定要将碱和面粉充分混合均匀,防止有部分面团中未融合的碱颗粒,导致馒头受碱不均匀而导致健康问题;还有就是在发酵之后不能太过长时间,一般在一个小时内就可以揉制馒头,不然馒头就会变得发黑发紫且无法食用。
1. 准备好面粉和碱面,将面粉倒入盆中,加入适量的清水,揉成面团。
2. 将面团放在暖气旁边发酵,直到面团变大、变酸。
3. 在面板上撒上一层白面,将面团揉成圆形,然后擀成薄片。
4. 在薄片上撒上一层碱面,折叠起来,切成大小相同的小块。
5. 将小块面团揉成圆形,放入蒸锅中,蒸约 20 分钟,直到馒头熟透。
制作放碱馒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1. 发酵时间要足够,以确保面团变大、变酸。
2. 碱面的用量要适量,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馒头的口感。
3. 蒸馒头的时间要根据馒头的大小和蒸锅的火力来确定,一般蒸 20 分钟左右即可。
主料:面粉500克、面肥100克
辅料:碱面适量
1、面肥掰成小块。
2、用温水泡软。
3、加面粉。
4、揉成面团,准备发酵。
5、面团加盖放在暖气旁经4小时发酵,发酵好的面团内部成蜂窝状。
6案板放适量碱面。
7、将面团倒到案板上。
8、加少量面粉和匀。
9、搓成粗长条状。
10、揪成大小均匀的剂子。
11、***用右手和面左手向右手送面的方法揉制。
12、团成馒头。
13、饧制20分钟。
14、放入笼屉。
15坐锅入凉水,放笼屉大火烧开,转中火蒸25分钟左右。
16关火,3分钟后揭盖。
我们吃的馒头都是通过发酵做成的,馒头的做法大致有老面馒头,酵母馒头和酒曲馒头。一般情况下,只有老面馒头加食用碱,现在有些人也在酵母馒头里加碱为的是做出和老面馒头一样的味道,酒曲馒头是用糯米发酵做成的馒头,有酒香味,一般不用加食用碱。
那为什么在老面馒头里加食用碱呢,加食用碱有什么作用呢,下面我说一说它的原理。
老面里除了酵母菌以外,还有其他如乳酸菌等杂菌,发酵时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快速增多,把面团里所含的淀粉分解成糖和二氧化碳,随着二氧化碳不断增加,面团也慢慢变大,膨胀,变大到二倍以上时,面团里也象蜂窝状,面就发好了。随着乳酸菌的增多,面团也变酸了,为了让做出的馒头口感好,就必须中和这个酸味,就得加食用碱。这就是为什么做老面馒头加碱的原因,加碱就是为中和老面发酵所产生的酸味的。
那加多少碱合适呢?一般情况下,一斤面加4克到4.5克碱,这要看老面发酵程度,发酵的刚刚好,一斤面用4克就够了,发过了,那一斤要放4.5克左右就可以,不能多放,也不能少放。放多了,蒸出的馒头发黄,放少了,馒头还有酸味,口感不好。
怎么知道碱加点合适不合适呢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拿一小块面放在嘴里一尝便知,酸点就就放碱少了,有甜味就是放碱正好,有点发涩或发苦碱味大就是碱放多了。也可以取一小块面在炉火上烧,或在煤气灶上烧,不变色就是正好,发黄就是碱多了,有酸味就证明碱放少了。
如果你想详细了解老面馒头的具体制作过程和方法,可以查一下我以前发的内容,在此就不过多占用大家时间。
其实老面馒头也未必象人们或商家所说的那么好,杂菌里面可能也含有其他的不确定因素。为了得到老面的味道,还健康安全,可以用酵母加碱的办法做出好吃有老面味的馒头。
具体做法,在一斤面粉中加入两克酵母,再加入5克白糖,加入250克水和成面团,在面板上放一些干面粉,再加上1克碱混在干面粉中,把碱揉进面团中,要把面团揉匀,做成馒头坯,进行发酵,大约发酵40分钟,馒头坯变大了变轻了就发酵好了,上锅蒸15分钟即可。这是现在夏天的方法,冬天的方法,酵母多一点,发酵的时候多一点就可以。到冬季我再分享给大家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96167400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zyhgfj.com/post/270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