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加入碱水拌匀,静置30分钟,米粒会微微泛黄。 碱水比例 500g糯米:5g碱粉 + 2大勺清水化开(或直接使用草木灰水)。注意:碱量过多会发苦,需谨慎。 包裹与煮制 粽叶提前煮软擦净,折成锥形,填入碱水糯米(约8分满,避免煮胀裂开)。捆紧后沸水下锅,小火煮 2-3小时,关火焖1小时更糯。
2、做法:先将糯米淘洗干净,沥去水,放一容器内,倒上碱水一两拌匀(一斤块碱,用一斤水化成碱水),待碱水被米粒吸收后,再倒入生油拌匀(必须先放碱水,后放生油。否则,碱水就不易被米粒吸收,米粽吃口就不糯)。竹箬用清水洗净浸泡在清水里。
3、作法:先将檽米清洗干净,沥去水,放一器皿内,倒上食用碱一两翻拌(一斤块碱,用一斤水化为食用碱),待食用碱被小米粒消化吸收后,再倒进花生油翻拌(务必先放食用碱,后放花生油。不然,食用碱就不容易被小米粒消化吸收,米粽吃口也不糯)。竹箬用冷水清洗侵泡在冷水里。
4、泡米时加少许盐或碱(如1g碱/500g米),增加粽子的弹性和色泽(碱水粽适用)。搭配食材:若包肉粽,可用泡米的剩余水拌入酱油、香料,让米更入味。 常见误区 时间过长(超过24小时):米易碎,口感发酸。直接煮未泡的米:粽子硬芯,难熟透。
1、时间可缩短至 30~50分钟(大粽子约1小时),安全阀冒气后转小火。 熟粽子复热 煮 10~15分钟(冷冻需延长5分钟),或蒸15~20分钟。焖制时间 煮后焖制:关火后焖 30分钟~1小时,使糯米更软糯,尤其适合肉粽或豆沙粽。复热焖制:煮/蒸后焖 5~10分钟 即可。判断熟度的方法 用筷子戳透粽子中心,无硬芯即熟。
2、粽子煮好后需要焖煮1030分钟再打开锅盖,如果时间充裕,焖煮20分钟到1个小时更佳,甚至可以焖23个小时或一整晚。基本焖煮时间:粽子煮熟后,盖上锅盖继续焖煮1030分钟,可以让粽子内部的热量均匀分布,口感更加柔软。
3、焖的时间建议为半个小时左右,以确保粽子充分吸收粽叶的香味和锅中的热量。对于熟粽子:煮完后应立即捞出。熟粽子本身已经煮熟,再次放入锅中煮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加热,让糯米软化。由于熟粽子的粽叶中的芳香类物质已经完全散发在粽子里了,即使焖一焖,粽子也不会变得更可口。
4、煮好后关火焖 30分钟~1小时,口感更糯。 高压锅煮法 生粽子:上汽后压 30~45分钟(肉馅或大粽子压50分钟)。速冻粽子:直接煮需 50~60分钟,解冻后可缩短至30分钟。注意:高压锅省时,但需控制水量(不超过2/3),避免堵塞气阀。 电饭煲/蒸锅 煮制:约 2~5小时(类似普通锅)。
5、传统水煮粽(生米包制):必须焖!生糯米需要足够时间糊化,煮40-60分钟后焖30分钟以上(如肉粽、豆沙粽)。速冻/熟制粽子:若已预熟,煮透后焖10分钟即可,主要让热量渗透馅料。高压锅煮粽:高压锅本身效率高,煮完后自然泄压的过程相当于焖制,无需额外操作。
6、避免中途加水。焖制技巧:关火后焖20-30分钟,米粒更软糯。复热方法:冷藏熟粽子煮沸10-15分钟; 冷冻粽子需解冻后煮30分钟以上。粽叶类型:竹叶或芦苇叶包裹的粽子需延长10-20分钟(较箬叶更厚)。若煮后发现夹生,可剪开粽绳补煮10分钟。建议首次煮制时稍延长时间,确保完全熟透。
1、包粽子是否放糖取决于个人口味和粽子种类:可以放糖:若想要制作甜味的粽子,且粽子中没有加入其他甜味馅料,则需要放糖来增加甜味。可以不放糖:若粽子中已经包含了甜味馅料,这些馅料的甜度通常已经足够,因此无需额外放糖。沾糖食用:另一种方式是制作原味粽子,在食用时沾取白糖,这样也能享受到甜味粽子的口感。
2、包粽子放红糖或者是白糖都是可以的,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口味或者是习惯,在粽子里面放红糖可以加重粘稠度,口感更加绵密,而放白糖的话清爽不腻,更适合夏天食用。
3、在中国,包粽子是否放糖主要取决于地区和口味偏好,通常分为甜粽和咸粽两大类: 甜粽(需要放糖)常见地区:北方、江浙一带(如豆沙粽、枣粽)、广东(碱水粽)等。糖的用法:直接拌入馅料:如豆沙、枣泥或蜜枣本身含糖,糯米中也可拌入少量白糖。
4、总结:甜粽会直接放糖或搭配糖食用,咸粽一般不放糖。选择取决于个人口味或地方传统。如果是第一次尝试,可以根据馅料类型判断,或询问制作人确认口味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96167400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zyhgfj.com/post/693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