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酸性越强,稀释后pH变化越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。以下是具体解释:强酸完全电离:强酸在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,释放出大量的氢离子。因此,强酸的初始氢离子浓度较高,pH值较低。稀释增加水分子数量:当强酸被稀释时,溶液中的水分子数量增加,而氢离子的总数保持不变。
2、实际上,加水之后pH值并不会变大,反而会变小。这是因为加水后,碱溶液会变得越来越稀,OH-的浓度会越来越低,因此pH值是下降的。同时,加水后水中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数量会增多,氢离子越多,pH值会下降。不过,即便加水,水中OH-的浓度仍然大于H+的浓度,所以pH值只能接近中性,但不会变成中性。
3、加水虽然会增加溶液的体积,但酸性物质的质量并未减少,因此溶质(酸)的质量分数减小。溶液的pH值会逐渐接近中性,即pH值趋近于7,但不会达到7或更高。这是因为水本身是中性的,其加入不会显著改变溶液的酸性或碱性,只会使溶液的体积增大,从而稀释酸性物质,但不会改变其基本性质。
4、当强酸被稀释时,氢离子浓度会下降,导致pH值增加。这种变化是因为更多的水分子与酸分子结合,减少了自由的氢离子数量。对于弱酸来说,情况则更为复杂。弱酸在加水后,虽然氢离子浓度也会降低,但其降低的程度取决于酸本身的解离常数。因此,弱酸加水后的pH变化并非唯一结果。
5、加水之后pH值并不会变大,反而会变小。因为加水后,碱溶液会变得越来越稀,里面含的OH-的浓度会越来低,所以pH值是下降的。并且加水后水中电离出来的氢离子越来越多,氢离子越多,pH值会下降,但是水中含有的OH-还是大于H-的,所以加水越多pH越小,只能接近中性,但是变不成中性。
6、pH值,氢离子浓度指数=-lg(H离子浓度)由于纯水的H离子浓度是10^-7mol·L-1,所以水的PH值是7当在酸性溶液中,其H离子浓度大于10^-7mol·L-1,所以加水后其H离子浓度减小,所以PH值增大。在碱性溶液中,其H离子浓度小于10^-7mol·L-1,所以加水后其H离子浓度增大,所以PH值减小。
1、当NaOH加入量进一步增加,弱酸接近耗尽,pH又迅速上升,形成所谓“pH突跃现象”,直至弱酸完全耗尽。此时称为“等当量点”,由于酸根离子的水解,溶液pH7呈碱性,同时酸根离子浓度开始略低于Na+的浓度。此后继续加入NaOH,则pH又缓慢增加,同时酸根离子浓度开始下降,与Na+的浓度的变化趋势背离。以上所述可用下图表示。
2、同浓度同体积的弱酸与强碱(为一元酸与一元碱)混合,恰好生成强碱弱酸盐,所以显碱性。实际上是弱酸和强碱没有反应到底,还有很少量的弱酸和强碱,弱酸以分子形式存在,强碱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显碱性。
3、因为弱酸的电离程度很小,所以PH=1的HA(弱酸)实际物质的量浓度远大于0.1mol/L。所以 PH=1的HA(弱酸)与PH=13的NaOH混合后,其实有大量的酸剩余,故显酸性。而0.1molHA(弱酸)与0.1molNaOH混合就生成强碱弱酸盐,没有酸碱剩余,故为碱性。
4、前提:弱酸弱碱是部分电离,强酸强碱是全部电离;PH代表的H+离子浓度 条件:常温下,中性PH之和为14,可见弱碱H+ 和 强碱OH- 离子浓度一样,体积相等混合后,中和,H+离子浓度的减少,打破了弱酸的溶解平衡,继续电离出H+;结果:反应稳定后,溶液呈酸性。
5、若为等元酸碱,应该是显碱性;若酸比碱的元多(容我这样表达),考虑水解和电离程度的大小水解程度大,碱性,电离程度大,酸性;若碱比酸的元多,显碱性。
6、溶液pH7,最好选甲基橙、甲基红做指示剂,一般不选酚酞试液做指示剂.因为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。
加水虽然会增加溶液的体积,但酸性物质的质量并未减少,因此溶质(酸)的质量分数减小。溶液的pH值会逐渐接近中性,即pH值趋近于7,但不会达到7或更高。这是因为水本身是中性的,其加入不会显著改变溶液的酸性或碱性,只会使溶液的体积增大,从而稀释酸性物质,但不会改变其基本性质。
因为碱性溶液会和酸性溶液发生中和反应,当酸性物质反应完后再加碱性溶液,ph值就大于七了。如果在酸性溶液中加水,由于溶剂质量增加,溶质(酸)的质量分数会减小,ph值会无限接近七,但不会等于七,更不会大于七。
当你向酸性溶液中加入碱性物质时,只有当pH值达到或超过7时,才能表明溶液已经转变为中性或碱性。这意味着酸性物质已被完全中和,反应完全进行。如果仅仅是稀释酸性溶液,pH值将始终小于7,无法达到或超过7,最多只是无限接近这一数值。举个例子,***设你有一种酸性溶液,你加入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反应。
实际上,加水之后pH值并不会变大,反而会变小。这是因为加水后,碱溶液会变得越来越稀,OH-的浓度会越来越低,因此pH值是下降的。同时,加水后水中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数量会增多,氢离子越多,pH值会下降。不过,即便加水,水中OH-的浓度仍然大于H+的浓度,所以pH值只能接近中性,但不会变成中性。
下,纯净水中氢离子的浓度被定义为10^-7摩尔每升。因此,当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与这个值相等时,该溶液被认为是中性的,其pH值等于7。 对于酸性溶液,其氢离子浓度高于10^-7摩尔每升,这导致它们的pH值小于7。 类似地,碱性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低于10^-7摩尔每升,因此它们的pH值大于7。
加水之后pH值并不会变大,反而会变小。因为加水后,碱溶液会变得越来越稀,里面含的OH-的浓度会越来低,所以pH值是下降的。并且加水后水中电离出来的氢离子越来越多,氢离子越多,pH值会下降,但是水中含有的OH-还是大于H-的,所以加水越多pH越小,只能接近中性,但是变不成中性。
1、加酸加碱不能促进水的电离,反而会抑制水的电离。具体原因如下:加酸:当向水中加入酸时,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会变大。根据平衡移动原理,这会导致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,即水的电离程度会变小,从而抑制了水的电离。加碱:类似地,向水中加入碱会使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大。这同样会触发平衡移动原理,使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,电离程度变小,进而抑制了水的电离。
2、当向水中加入酸时,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会增加,根据平衡移动原理,水的电离平衡会逆向移动,导致电离程度变小,抑制了水的电离。相反,如果向水中加入碱,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会增加,同样地,水的电离平衡会逆向移动,电离程度变小,也抑制了水的电离。
3、总的来说,虽然加酸或碱会抑制水的电离,但加入能双水解或水解的盐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的电离。这种特性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,例如在制备某些特殊的溶液或进行某些化学反应时,需要利用这些原理来调控溶液的电离程度。
4、加酸,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变大,根据平衡移动原理,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,电离程度变小,抑制电离;加碱,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大,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,电离程度变小,抑制电离;加入能双水解的盐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水的电离;加入能水解的盐也能稍微促进水的电离。
5、促进水的电离的有:升温,加活泼金属,加入含弱酸或弱碱离子的盐。另外,抑制水的电离的因素有:降温,加酸,加碱,加强酸的酸式盐。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温度。升温总是促进水的电离 酸,碱。强酸强碱(强电解质)总是抑制水的电离,弱酸弱碱(弱电解质)也抑制水的电离。
6、然而,这些离子的存在可以促使水分子电离,因为它们可以与水分子中的H+或OH-离子结合,形成更稳定的分子或离子对,如水合氢离子(H3O+)或水合氢氧根离子(OH-)。这一过程增加了自由H+和OH-离子的数量,促使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,从而促进水的电离。
1、当加碱的时候,OH- 浓度增大,所以 pH升高,当加酸的时候,H+浓度增大,所以 pH降低。
2、看你要的是哪个PH值,然后PH值高了加酸液,PH值低了加碱液。比如你想要把某溶液PH值调为8,而此时PH值为5,那你就往里面加碱液;若此时PH值为10,那你就往里面加酸液。可以用PH计测PH值。
3、加酸或者加碱,这是增加或减小pH值最快捷的方式。另外加水可以增加pH值。
4、纯水中加入少量酸PH下降,纯水中加入少量碱PH上升,可见初一上科学书。
5、这是一个度量值,类似于数字的正负,PH=7为中性,你可以类比于数字0,数字越大碱性越强,也就是酸性越弱,加入酸会中和碱性。
6、调节水的pH值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法实现:一种是通过添加碱性物质,如碳酸氢钠(NaHCO3)、碳酸钠(Na2CO3)、氢氧化钠(NaOH)或石灰;另一种是在石灰石接触池或滤池中进行过滤。 第一种方法需要建设加药装置,通常适用于大中型水处理厂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96167400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zyhgfj.com/post/6120.html